一线城市月嫂平均月入达2万 为何高薪请不到好保姆?(2)
作者:abiba 来源:光明日报 时间:2019-07-15 阅读:
本文摘要:老家在安徽省阜阳市的杨阿姨今年已经49岁了,她24岁离家从事家政工作,到现在已经25年。一开始照顾老人,现在照顾儿童,从一开始不认识字到现在可以顺利地读书看报用手机,她已经完全融入了雇主家庭并适应城市生活

  老家在安徽省阜阳市的杨阿姨今年已经49岁了,她24岁离家从事家政工作,到现在已经25年。一开始照顾老人,现在照顾儿童,从一开始不认识字到现在可以顺利地读书看报用手机,她已经完全融入了雇主家庭并适应城市生活。可她也承认存在自卑心理,原生家庭重男轻女,没有读过书,儿子的成长过程自己始终缺位,这些都会让她敏感。“好在我命好,遇见的雇主都对我很好,像家人一样,但这是可遇不可求的。”尽管如此,杨阿姨也有自己的焦虑,城市没有家,回家乡又已无法适应,老了怎么办?有这样顾虑的家政服务人员不在少数,频繁往返于家乡和城市之间,也是造成该职业流动性强的一个重要原因。

  参与课题研究的毋嫘博士介绍:“在对问卷进行分析调查后发现,分别有62.7%和63.9%的被调查者认为,‘心理健康的知识与心理调节的方法’和‘主人家信任与理解’是保障他们心理健康的主要措施。仅有30.6%的被调查者认为需要专业的心理咨询来保障其心理健康。由此可以看出,家政服务人员迫切需要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和心理调节的方法,同时,雇主家庭对其信任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保障家政服务人员的心理健康。”

  规范化、职业化发展家政服务业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促进家政服务业提质扩容的意见》,该《意见》围绕“提质”和“扩容”这两个关键词,提出了36条具体政策。《意见》包括支持院校增设一批家政服务相关专业,以市场化为导向培育一批产教融合家政企业,在岗家政服务人员每两年至少得到一次“回炉”培训等。此外,《意见》还明确提出,将从加大税费减免力度、加强公租房保障等多个方面,支持发展员工制家政企业。

  针对家政服务行业“痛点”,国家颁布了多项家政服务业相关政策。除了本次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意见》外,2019年3月,商务部、发改委发布了关于建立家政服务业信用体系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主要内容包括建立家政服务员信用档案,建立家政企业信用档案,建立统一的家政服务业信用信息平台,实施家政服务领域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

  此外,家政服务行业立法也提上了日程。上海人大工作研究会第二届二次会员大会7月11日举行,其中关于《上海市促进家政服务业发展立法研究报告》引起媒体关注,课题起草小组围绕本市家政服务业市场存在的不平衡不充分的结构性矛盾和服务管理短板开展课题研究,以期理顺家政服务行业和产业发展中的运行机制和管理体制,为上海率先出台家政服务业发展的地方性立法提供参考。

  政策和立法层面的重视和保障,势必推动家政服务行业的良性发展。同时吴捷也代表课题组提出了针对从业者在心理建设方面的建议。他建议:“家政服务人员在入职前,应接受全面的心理健康状况筛查。对自己的心理健康状况有所了解,同时作为家政服务员行业准入的条件之一。此外还要接受岗前培训。对家政服务员行业的工作性质、工作内容、可能遇到的挑战、解决问题的渠道有较为清晰的了解,也可作为自己是否适合从事此行业的参考。”

  除了家政公司应重视家政服务人员的心理健康之外,吴捷还建议相关的政府部门和专业机构担起社会责任,对家政服务人员提供心理培训和帮助。他说:“应有专业机构建立家政服务人员心理健康培训、心理健康服务的体系,提高从业人员心理健康水平;政府相关部门应建立家政服务人员心理健康数据库,家政服务人员在入职前、入职中定期接受心理健康状况筛查,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实施动态监测,及时发现问题苗头,予以干预和化解;相关部门可线上线下相结合举办心理健康科普公开课,重点就情绪管理、人际关系与沟通技巧、正确理解心理健康、婚姻与家庭、社会适应,以及常见的心理问题等方面进行普及和讲授。通过公开课的宣传和讲授,一方面增进家政服务员对自身的了解和把握,另一方面让家政人员掌握各年龄阶层客户的心理特点,便于更快地融入工作中。”